官方热线:400-159-1819      153 5502 1363

北京“禁塑十条”正式出台,落地倒计时5天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6日

12月24日,《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从十大方面详细勾画了北京五年内的塑料治理路径,按照计划,2025年,北京建成区基本告别非降解塑料袋。五年内,北京将聚焦餐饮、电商、外卖平台、批发零售等六大重点行业,严控塑料废弃物向环境泄露,减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同时,促进替代产品的供给、促进塑料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行动计划》将与垃圾分类工作一同,系统性治理“白色污染”。

微信截图_20201226150254.png

强化减塑禁塑力度

本次北京市《行动计划》聚焦餐饮、电商、外卖平台、批发零售、住宿会展、农业生产等六大重点行业,强化减塑力度,严格把控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与处置。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底前,全市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建成区外卖或打包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建成区景区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餐具;2021年6月底,全市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咖啡搅拌棒。

同时,鼓励外卖平台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发放“专属绿色优惠券”“给予积分”等形式引导消费者选择无需餐具;对于快递业,要求到2025年底,全市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

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主任认为,随着市场发展,以往的塑料污染还没治理好,电商、外卖等导致的塑料垃圾问题还在加剧,因此更严格的“限塑令”是有必要的。

对于批发零售业,要求到2020年底,北京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等零售业门店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5年底,北京市建成区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分阶段实施塑料污染治理

《行动计划》提出了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到2022年,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制定并组织实施冬奥会落实塑料污染治理的工作方案。届时,北京市塑料污染的标准治理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塑料污染治理举措将全面实施,大量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同时相关替代产品得到推广。

第二阶段到2023年,全市重点场所塑料污染基本消除,重点用塑单位报告等基础制度基本建立。据悉,重点用塑单位报告制度将先在市级党政机关、连锁超市等领域试点,后续根据试点情况逐步完善。

第三阶段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制度将全面建立,科技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低塑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努力成为塑料污染治理典范城市。

今年以来,我国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持续发布且越来越严格。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分时间段、分步骤、分领域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整体工作,要求到2020年底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7月,国家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对重点工作逐项提出具体落实措施,并明确了责任单位。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表示:“塑料污染治理任务需要从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利用等多环节加强全链条管理,禁限一批难回收、易泄漏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替代一批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循环一批新型包装和物流载具。同时要建立健全高效回收体系,规范废塑料利用,大幅提高塑料垃圾能源化利用比例。”

减塑禁塑与垃圾分类结合

高效回收体系也是避免塑料污染的一大方式,因此,北京推动建立了“1+1+N”的塑料污染治理体系,加强系统性的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北京自5月份实施垃圾分类以来,整体有明显推进,未来还会继续进步。垃圾分类做好的情况下,塑料垃圾解决就有了方案,例如回收价值高的塑料实现闭环收集,低附加值的、没有人愿意收集的,通过有限的补贴实现收集。

建立塑料制品回收制度,限塑和垃圾分类结合,按照“源头减量-重复使用-循环利用-其他方式利用-末端处置”的优先序来采取措施,将是本次“禁塑”行动的一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