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5日
阅读量:4099
看看美国干了什么,就知道全球“禁塑”有多难
塑料,作为20世纪伟大的发明之一,参与塑造了人类现代生活方式;但也因其难以自然降解的属性,成了21世纪亟需解决的环保难题。
近年来,全球“环保”呼声日益高涨,各国纷纷推出“限速”、“禁塑”政策。
就在前段时间,来自美国的民调机构益普索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多达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希望尽快禁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其中,在美国之外的拉丁美洲,作为“塑料垃圾重灾区”,当地民众的呼声尤其强烈。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研究结果,如果联合国无法达成这样的条约,今后数十年将出现大范围生态破坏,一些海洋生物将因此濒临灭绝,珊瑚礁和红树林这样的敏感生态系统也将遭到进一步破坏。
因此,多方人士将拟议中的限塑条约视为“继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之后最重要的全球环保协议”。
不过,全球塑料污染能否得到遏制,要看美国的“配合”成都。而现有迹象表明,这很难。
“无视”环保公约的美国
近20年来,全球的塑料消费以及产生的塑料垃圾,都在高速增长。然而,经合组织中38个发达经济体,“制造”了全球塑料垃圾的一半。
其中,美国更是塑料垃圾“制造”大国。
据美国《塑料新闻报》报道,美国每人平均每年产生塑料垃圾221千克。与之对比的是,日韩两国人均只有69千克。
到2030年,美国塑料行业将超过传统的煤炭产业,成为最大的“气候杀手”。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既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又是生物技术大国,更是化学品生产和固体废弃物出口大国,但在美国出口的废弃塑料中却有超过80%未经此类处理。
此外,美国对《京都议定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环保公约,采取了“只签署、不批准”的政策。
与此同时,一些拉美国家正在成为美国的“塑料垃圾殖民地”。
拉美国家:我们不是美国的垃圾殖民地
墨西哥《尤卡坦时报》报道,根据环保组织的数据,2021年1月至10月,美国向拉美国家发送了近9万吨塑料垃圾,其中一些国家收到的垃圾数量是2020年的两倍。
就在2021年年底,全球近70个环保组织共同签署了一份声明,呼吁拉丁美洲国家拒绝来自美国的“垃圾输出”需求。
21世纪以来,限塑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但是,美国在限塑这件事上表现得如此“不合群”和“找别扭”,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美国政府以及各大企业把一些发展中国家当作是美国的垃圾场。
拉丁美洲的国家因为地理原因,成为美国垃圾场的首选地。
同样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在限塑这件事上的做法显得更有大国风范。国内的大型商超、医院、电商平台基本全部下发了限塑或禁塑规定,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人们的生活中将很难看到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出现。
大国,不止是经济强、军事强,更是担负责任的代名词。在工业化的今天,大国本就是塑料垃圾制造方,更应该担负起带头限塑的责任,而不是只顾自己利益、不顾他国死活的“投机”。